2022年,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会计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切实按照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实施铸魂育人工程,守牢思政工作主阵地,种好全面培养责任田”的工作安排部署,依托校级财会类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充分发挥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平台作用,以“四个推进”为抓手,努力实现“四个促进”,进一步加强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

学院党委书记罗惠玉主持课程思政工作专项汇报会
一是推进经验交流,促进示范引领。学院通过积极参与全国性课程思政交流分享与展示,促进了以内生性融合为核心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与实践范式的推广,充分发挥了学院两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对兄弟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孙芳城教授应邀为“全国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联盟”第三期“课程思政云讲堂”作题为“‘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罗勇教授应立信会计出版社邀请,为第一期“立信教学论坛”作题为“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内生性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开坛报告。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会计系副主任幸素园副教授作为负责人的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基础会计学”在教育部主管、国家开放大学主办的“在线学习”平台上线展示。学院课程思政交流分享活动相继受到“新华网”“央广网”“人民融媒体”“腾讯网”“新浪新闻”“网易新闻”“搜狐网”“上游新闻”等主流媒体以及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官网的关注报道。
二是推进落地实践,促进成果转化。学院积极推进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探索构建,高度重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开发,促进教学成果的转化,在课程思政建设领域的辐射带动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校党委副书记宋豫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领衔申报的“德知能一体 教学做合一: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内生性融合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荣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顾飞副教授、宋豫教授撰写的《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内生性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探索》荣获重庆市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王杏芬教授等撰写的《审计人失信失德违法的代价——中国资本市场首例天价赔偿案例》、顾飞副教授等撰写的《雪龙集团筹资模拟决策课堂论辩——研讨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案例》、陈欢博士等撰写的《负债质量分析:康美之假,报表无痕?》3篇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入选校级“课程思政精彩案例”。
三是推进示范建设,促进本硕联动。学院以课程思政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抓手,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高质量建设,以示范课程立项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本硕联动、一体化发展。校长孙芳城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会计学”专业、学院副院长周兵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财务管理”专业、审计系主任王杏芬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审计学”3个专业同时获批首届校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资产管理处处长陈永丽教授作为负责人的“财务报告分析”、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主任顾飞副教授作为负责人的“财务管理学”2门课程双双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立项,并同时入围“重庆市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认定。院长罗勇教授主持的“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MPAcc中心主任陈欢博士主持的“财务理论研究”、财务系张婉君副教授主持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3门课程同时获批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四是推进教学研究,促进创新实践。学院坚持科教融合,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教改实践,促进本硕联动、一体化发展。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会计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主任顾飞副教授主持的“基于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的会计专业硕士内生性融合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与探索”入围学校“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推荐项目。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副主任徐辉副教授主持的“‘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与实践”以及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会计系赵青华博士主持的“基于百年党史中‘红色理财’思政元素的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获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课程思政专项项目”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