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挡不住青春奔赴基层的脚步;蝉鸣聒噪,掩不住实践探寻真知的热忱。为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现状,探寻苗寨中的基层治理,2025年7月7日,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满怀热忱与期待,奔赴彭水县兴隆苗寨,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抵达当日,团队便与村干部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座谈会,围绕苗寨基层治理的现状与挑战展开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村干部们率先分享了近年来兴隆苗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蜿蜒至家家户户门口,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为农产品的运输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铺就了希望之路。电力设施全面升级,稳定的电流照亮了苗寨的夜晚,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安全洁净的自来水接入村民家中,解决了长期以来村民饮水难的问题。村支部副书记感慨道:“路通了,水到了,电稳了,咱们苗寨和外面的联系更紧密了,发展的底气也更足了!”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苗寨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生活的巨大变化。

然而,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谈及现存问题,水源不足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尽管自来水已覆盖全村,但由于地理条件和季节性因素影响,每到枯水期,水源紧张的状况便凸显出来,严重制约着苗寨的进一步发展。“庄稼灌溉受到影响,有时候连日常生活用水都得省着用。”一位村干部忧心忡忡地说道。团队成员们认真聆听,详细记录,深知这一问题亟待解决,也激发了大家深入调研、寻找解决方案的决心。
除了基础设施问题,团队和村干部们还就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村干部介绍,近年来苗寨积极探索生态旅游与特色农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苗族文化资源,打造了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市场竞争力不足等困境,正如一位村干部谈到,如今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的劳动力不足,如何让大家都会能回来发展家乡也是个急迫的难题。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优化财务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品牌建设等,得到了村干部的认可和好评。

此次座谈会为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三下乡”团队后续的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接下来,团队将围绕水源、劳动力等问题展开深入调研,走访村民、实地勘察,了解兴隆苗寨的更多真实情况。“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次成长与担当。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的学子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在乡村的广阔天地中挥洒汗水、贡献智慧,为彭水县兴隆苗寨的发展添砖加瓦,书写属于当代青年的奋斗篇章。相信在团队的努力和各方的共同关注下,兴隆苗寨定能克服困难,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